生物探索推荐:旋毛虫风波,过桥米线还能吃吗? 官方:证实过桥米线很安全 昆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一些自身带病的猪身上的确是带有旋毛虫之类的寄生虫,而人在食用猪肉时,如果没能将猪肉中的寄生虫进行有效杀灭,很可能就会罹患旋毛虫病,类似的症状便是全身肌肉痛,浑身乏力。
妇女儿童健康指标不仅是国际上公认最基础的健康指标,更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重要综合性指标。祝各位记者朋友和专家中秋节快乐。
你来自上海,我们来看看近期上海几个媒体的报道,8月19日,在地铁2号线一个乘客癫痫发作,其他乘客在观望,是一个外国人上去进行了救助。在北京丰台也针对贫困流动人口的住院分娩实行了一千元以下的限价,保证流动人口孕产妇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各地也都在积极开展这样一些工作。根据我了解的情况,最近全球基金和我国相关部门以及全球基金在中国的国家协调委员会,包括一些社会组织和相关人群共同召开会议,在中国对全球基金项目的社会组织参与,以及具体项目执行中的一些财务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评估,已经对解冻全球基金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最新数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已经达到了1.2亿,老年健康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包括老年跌倒的预防。要了解所有的内因和外因,就有要针对可能跌倒的每一条危险因素制定详细的干预措施,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可能性,减轻老年人跌倒造成的伤害程度。
在2000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我国政府对会议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作出郑重承诺,其中包括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项指标。有媒体报道说,我们现在的水平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的水平,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比外国人落后了二十年。1973年,法国巴黎第十大学的Bernard等报道他们自1967年以来用西药(daunorubin,柔红霉素)治疗APL的结果。
文化和工作背景 需简要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工作环境,有助于理解这两项工作的特色和重要性、为什么是屠呦呦和张亭栋等人作出发现,而不是年资更高的人,或受过较好的西方科学训练的人。中药部分,不同研究小组试了很多中药,包括药效较强、但副作用较大的常山(Dichroa febrifuga)。很多英文文献,包括国内学者在国外发表的文献以及国外学者的文献,都将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发现引用成1992、甚至1996年。1992年,孙鸿德、马玲、胡晓晨、张亭栋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表癌灵1号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32例,作为经验交流,实质相同于1991年论文。
近两年来,我们与哈医大合作,应用氧化砷注射液治疗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常规化疗药物耐用的APL复发病人,肯定了哈医大的工作。矛盾和不清有多个来源。
我们研究显示,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都是以现代科学的方法所获得,遵循科学的标准所确立其效果。中药研究的早期著名工作,是陈克恢(K. K. Chen)进行的。张亭栋、张鹏飞、王守仁、韩太云在《黑龙江医药》报道他们用癌灵注射液(以后也称癌灵1号)治疗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在协和后他又回到美国,在学术界和药物工业界,特别是药理学界,陈克恢蜚声国际。
1974年,他们以哈医大一院中医科和哈医大一院检验科署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发表癌灵1号注射液与辨证论治对17例白血病的疗效观察,总结从1973年1月至1974年4月对不同类型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发现癌灵1号对多种白血病有效、对急性白血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他们还用十倍于成人的剂量,给12只家兔注射癌灵一号,未见心、肝、脾、肾毒性作用。即使今天,如果更加尊重人们的自愿,这类措施仍能起较好的作用。但几乎所有英文文献作者似乎都不知道张亭栋的关键作用,引用的文献不提他的名字。
屠呦呦给自己研究小组提供的清单含多个中药,包括矿物药:黄丹、雄黄、硫黄、皂矾、朱砂等。她仅有大学本科学位,于1969年与其他几位中医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一道被召集加入523任务。
而现在使用较为广泛的蒿甲醚、青蒿琥酯等青蒿素的衍生物则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李英等和广西桂林制药厂刘旭等于1976年后多年研究的结果。例如,上海第一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张昌绍,是从中药研究抗疟药的先驱,1946年和1948年分别在《科学》和《自然》报道中药常山及其活性成分的抗疟作用。
屠呦呦研究小组成员还与其他研究组合作,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分析青蒿素分子、解析其结构。但是,青蒿素的发现是否有代表人物?谁是代表人物? 1969年,高年资科学家绝大多数靠边站了,不可能参加科学研究。在中医研究院用自己提取的结晶做临床实验结果不够理想并发现毒副作用时,云南药物所罗泽渊等人提供的结晶通过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李国桥等人明确其对恶性疟尤其是脑型疟有效。此后蒽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包括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的化疗方案成为世界上治疗APL的主流方法。1981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文章最后注脚标明 指导:张亭栋。但是,由于不同的原因,两位科学家个人没有获得中国充分的认可,也缺乏国际肯定。
1950到1960年代,中国由于国防的需要曾强力支持和成功地研制两弹一星(星的计划以导弹和太空计划持续至今)。而且,几乎所有英文文献并不知道张亭栋早在1973年到1979年就已经发表论文,报道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作用。
是他们考虑了中医理论、还是不愿改已经证明有效的药方? 诚然,未能证明中医理论并非否认中医理论,但是,从这两个药的例子中我们尚不清楚中医理论对中药的科学研究是否必需。在1972年获知屠呦呦小组青蒿粗提物有效的信息后,山东寄生虫病研究所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合作,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独立分别进行青蒿的提取工作。
当然,今天的公开秘密是中国曾有几十万军人援助越南抵抗美国,虽然以高射炮兵和工程兵等形式。1983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Flynn等报道用13-顺式维甲酸治疗一例APL病人,缓解了白血病、但病人后因其他缘故去世。
对中药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在现代医学进展到今天后中药意义很小,甚至毫无作用。但是,它治疗了很多病人。他们指出,完全缓解的22例中,7例为M2型,15例为M3型白血病。523任务分为几部分:仿造西药或制造衍生物、从中药中寻找抗疟药、制造驱蚊剂等。
从1973年开始发表的论文可以看到,张亭栋的关键作用很清晰。抗疟研究的523任务是一个,它导致了青蒿素的发现。
研究 523任务的历史,有助于了解中国大科学计划、大协作的优点和缺点。不标明作者对以后确定科研工作的功劳带来较大困难,这也是青蒿素成就归属有争论的原因之一。
与齐心协力的两弹一星大计划不同,青蒿素的研究矛盾不断,有不同研究小组之间矛盾,也有研究小组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矛盾。屠呦呦研究小组的钟裕蓉、余亚纲、倪慕云也有重要贡献。
基于原始中文论文、文件和采访,我们在此呈现这些发现的历史概貌。从多个来源的信息提示,屠呦呦突出自己作用时未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自己研究小组其他成员的作用,包括她后来的出版物引用文献时,将他人的名字省略、自己的名字前移,也为 523任务其他参与者所诟病。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实习研究员屠呦呦等应召加入523任务。科学,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本文区分中医理论(Chinese Medical Theories,CMT)和中药(Chinese Medicines, CM),而避免使用常见的中医一词(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他们也再次指出以M3型效果尤为显著。
该文同1991年论文一样都是中文,内容不过是1991年论文的简介,而实际发现最早发表于1973年,到1979年已明确了对APL的作用最好。论文写作不及时、发表不规范。
1979年张亭栋和荣福祥发表他们当年的第二篇论文,在《黑龙江医药》,题为癌灵一号注射液与辩证论治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总结他们从1973年至1978年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共55例。他们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1973年。